【HSE管理體系】如何將生產過程受控管理與HSE管理有效結合?
長期以來,大部分企業采用“發文件”和“事后檢查”的方式來督促企業安全管理相關內容的落實,而這種方式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執行力度不到位。因此,在吸取此種管理方式的教訓下,許多企業開始實施生產過程受控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但隨著HSE管理體系的引入,如何有效結合2者的管理模式則成為企業必須解決的課題。對此,建議企業采取以下方式來進行2者的融合:
1、將工作前安全分析落實到所有現場操作、作業中,進一步強化作業前風險辨識和作業風險消減措施
無論是風險較低的日常操作、常規檢維修作業,還是風險較高的多點聯合施工作業,在作業前都必須進行作業風險辨識,落實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在日常操作受控卡中明確相應的操作作業風險,作業前進行口頭提示。在檢維修作業受控單中明確作業過程中的風險和關鍵步驟,作業過程中由監督人員和受控管理人員分級分類進行提示和確認,有效消減作業過程中的風險。
2、將作業許可、上鎖掛牌等工具方法納入受控作業單和步步確認單中,作為過程受控中的關鍵環節和步驟
凡未在HSE作業指導書中明確的非常規操作、作業,均要求編寫作業計劃書,均要求辦理作業許可。將作業許可、上鎖掛牌等HSE工具方法納入受控作業單和步步確認單,作為過程受控中的關鍵步驟,在進行現場操作、作業管理過程中,通過調度值班人員進行提示、確認,有效規范現場操作、作業程序,確保作業安全。
3、將變更管理和啟動前安全檢查與作業受控單或步步確認單結合,確保作業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受控
變更管理、啟動前安全檢查,都是生產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將變更管理程序和啟動前安全檢查步驟增加到作業受控單或步步確認單中,通過受控管理第三方提示、督促和確認,確保作業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受控。
4、將工作循環分析落實到日常生產活動和管理中
工作循環分析是提高日常生產管理水平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對日常崗位操作卡,通過加強工作循環分析,優化操作步驟。對常規檢維修作業,通過加強工作循環分析,將作業頻次高的常規作業,升級為日常操作卡,簡化管理環節。對日常管理,通過加強工作循環分析,不斷優化各節點周期,節點計劃更符合實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5、通過生產受控系統,提高生產作業過程受控和管理工作過程受控執行力,逐步由嚴格監控向習慣行為轉化
生產過程受控目前管理手段主要有:行為監控、關鍵節點跟蹤、問題管理、信息通報。通過每時短信通報、每日受控日報、每周動態分析、每月階段總結,將生產過程受控管理常態化。
生產過程受控管理是企業對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實施的即時監督與管理,其通過與HSE管理的融合,不僅能有效推動HSE管理體系各項制度措施的落實,保障HSE管理體系建設的有效推進,更有利于推動安全文化從嚴格監督階段向自主管理階段邁進。
Android Auto認證流程關于低壓電器產品(漏電保護器)強制性認證執行新版標準GB20044-2012有關要求的公告建筑施工企業ISO 50430體系認證DNV挪威船級社介紹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起源和在中國的發展ISO9000系列標準與ISO14000系列標準有什么不同?TL9000簡介-TL9000介紹安全生產標準化認證對企業帶來什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