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是環境管理體系,其組織在其經營動作過程中,會面臨諸多風險,這些風險涉及財務、質量、安全、環境等多個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環境意識的提升,與環境有關的風險管理變得愈發重要,越來越多的組織將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國家資產管理委員會發布的《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中,已將與環境的風險管理納入其中,這些風險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會給組織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有些甚至是災難性后果,組織欲在日益復雜的競爭態勢下獲得持續成功,必須有效地應對各種與環境有關風險的挑戰。
考慮到與環境有關風險的重要性,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中也明確了有關的管理要求,ISO 14001:2015標準基于風險思維,要求組織系統地管理那些可能影響環境管理體系實現預期結果的風險(如不能實現承諾、不能實現目標、違反法律法規等)。
如標準要求組織確定其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6.1.1)、采取措施管理(6.1.1所識別的風險和機遇(6.1.4)、制定環境目標時考慮其風險和機遇(6.2.1)等,這些為組織開展有關的風險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思路。
根據ISO 14001:2015標準的定義,風險是指不確定性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不確定性是指由于認識能力的限制,導致人們對某一事件、其后果或其可能性缺乏(包括部分缺乏)信息、理解或知識的狀態。
風險通常以事件后果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結合表示,可能性是指事件發生的概率,它符合統計規律,即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在一定的空間范圍中,某個事件具有一定發生概率;后果則是指其可能對組織帶來的影響。風險本身是一個中性的概念,當將風險和機會作為一個整體詞組使用時,風險則偏指負面影響。
ISO 14001:2015標準雖然為我們提供了有關風險管理的基本思路,但是標準并未提出具體的方法要求。
ISO 31000《風險管理 原則和指南》標準提出的風險管理思路,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有關地開展環境管理體系中的風險管理工作。
根據ISO 31000標準,風險管理過程通常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以及風險應對等活動(其中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等步驟也被概括為風險評估)。
雖然ISO 14001:2015標準并沒有明確要求組織開展上述的活動,但在有關條款中隱含了有關的要求。
如:標準要求組織確定其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6.1.1),這其中就隱含了開展風險評估的要求;
標準要求組織采取措施管理條款6.1.1所識別的風險和機遇(6.1.4),這就是風險應對的要求。
風險管理的實施進程中,組織應需開展必要的溝通協商,并實施監視和評審。
風險管理就是通過上述活動的實施,對有關的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幫助組織將風險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從而確保組織實施預期的結果并進而實現組織經營目標。
GMI認證標準LAB值, GMI認證的申請條件是什么?氣相色譜法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怎樣辦理中國低碳產品要多少錢ISO9000:2015認證管理評審依據HACCP與GMP、SSOP、SRFFE、ISO9000關系ccrc認證證書和iso有什么區別無形資產包括哪些?音視頻集成工程企業能力證書 等級要求及辦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