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重復全檢并不是萬無一失的。國外許多研究表明,檢驗只能識檢出50~80%的產品缺陷。那么怎樣降低漏檢率呢?
美國的堪薩斯州立大學孔茨、皮特森教授認為,要降低漏檢率,首要的問題是技術問題,而不是對檢驗員的激勵。只要對工作場地和設備進行一些小的改進,對工人進行簡單的訓練,就能提高檢驗效率,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孔茨教授等人對一家玻璃構件廠的裝配線進行了試驗。檢驗對象是一種穿有金屬絲的玻璃構件。首先,他們對檢驗工的工作程序進行了分析,然后,對檢驗后的產品進行抽樣檢查(即檢查檢驗工的工作成效),發現漏檢率為20%。經過分析,他們把產品缺陷歸為四類,算出每一類的廢品率和漏檢率。最后從各方面尋找原因,謀求改進。
試驗后,他們提出在五個方面應做技術改進:
Number1.照明
調整燈的高度和位置,使光線落在檢驗工的工作臺上,并使亮度適當提高(達到美國照明工程學會所建議的100支光),同時注意避免使燈光耀眼。照明條件改變后,對各類缺陷的識檢率影響不同,但總的漏檢率從20%降低到14%。
Number2.檢驗背景
在檢驗員的工作環境周圍布置不透明的紙,使檢驗背景統一完整。紙的顏色視檢驗對象的顏色而異,使檢驗對象突出、清晰。在此前提下,還應考慮不同顏色對工人情緒和健康的影響,盡量使工人感到和諧、舒適、愉快。這一項措施對不同類型的缺陷的識別影響也是不同的,但總的漏檢率卻從20%下降到16%。
Number3.放大設備
對于體積細小的產品,用放大鏡檢驗自然要詳細得多了。但是,并非用放大鏡就一定好。因為放大鏡往往局限了人們的視力范圍,會妨礙手的動作,檢驗的效率可能會降低。所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如自動傳送)才可以用放大鏡。
Number4.工作臺和椅子
盡量縮短檢驗工作臺與傳送帶之間的距離,檢驗工可以輕松地從傳送帶上拿起產品檢驗,再放到另一個傳送帶上。工作臺和椅子的高度要適合每一個檢驗工的身材,使檢驗工在工作時自然而舒適。這一項改進使試驗小組的檢驗量提高了19%;這一段時間可以用來加快生產線的速度,也可以用來增加檢驗工時。
Number5.檢驗工的訓練
主要訓練兩點:一是手、臂動作規范化,二是對產品的質量缺陷進行統一、準確的定義。培訓結束后,隔一段時間,再對受訓者進行一次檢查,使他們加深印象。最后,每人發一訓練手冊。通過這一訓練,不但降低了漏檢率,提高了工作成效,而且能使訓練的效果保持下去。以上這五項措施都很簡便,花費也不大,但效益卻是明顯的。這些做法和思路,值得我們借鑒。
ISO 9001:2015標準中組織環境有哪些要求?知識產權體系認證,知識產權貫標包括什么內容綠色食品認證需要什么條件,綠色食品認證的條件CE認證是什么認證世界各國都有哪些產品認證?餐飲服務認證證書的辦理流程?怎樣代辦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要多少費用招投標企業資信等級證書AAA級的辦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