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管理評審
最高管理著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對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評審應包括對下列事項的考慮:
a)以往管理評審所采取措施的狀況;
b)以下方面的變化:
1)與環境管理體系相關的內、外部問題;
2)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規義務;
3)其重要環境因素;
4)風險和機遇。
c)環境目標的實現程度;
d)組織環境績效方面的信息,包括以下方面的趨勢:
1)不符合和糾正措施;
2)監視和測量的結果;
3)其合規義務的履行情況;
4)審核結果。
e)資源的充分性;
f)來自相關方的有關信息交流,包括抱怨;
g)持續改進的機會。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
--對環境管理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結論;
--與持續改進機會相關的決策;
--與環境管理體系變更的任何需求相關的決策,包括資源;
--如需要,環境目標未實現時采取的措施;
--如需要,改進環境管理體系與其他業務過程融合的機會;
--任何與組織戰略方向相關的結論。
組織應保留文件化信息,作為管理評審結果的證據。
【理解要點】
1.最高管理者應當按確定的時間間隔對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評價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這一評審應當覆蓋環境管理體系范圍內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因素。
2.管理評審既可以與其他管理活動結合實施(例如,董事會議、運營會議),也可以單獨實施。管理評審可以與組織的計劃和預算周期相一致,最高管理者可以在評審整體經營業績時對環境績效進行評價,以便使環境管理體系的優先項和資源需求決策與其他業務的優先項和資源需求相平衡。
3.管理評審的輸人信息可包括:
--合規義務履行情況的審核和評價結果:
--來自外部相關方的信息,包括抱怨:
--組織的環境績效:
--組織的環境目標的實現程度:
--糾正措施的狀況;
以往管理評審的后續行動;
--變化的情況,包括:
組織所處的環境;
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變更:
對已納人計劃的或新的開發中的重要環境因素及需應對的風險和機遇的評價結果:
組織的合規義務的變化;
--相關方的觀點;
--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從緊急情況中學到的經驗教訓:
--資源的充分性;
--改進的建議。
4.環境管理體系管理評審的輸出應當包括對下述事項的決定:
--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持續改進的機會;
--物質、人力和財務資源的變化需求;
--環境目標未實現時需要采取的措施;
--針對環境方針、環境目標以及環境管理體系其他要素可能出現的變化而需要采取的措施:
--如果需要的話,針對改進環境管理體系與其他業務過程的融合而采取的措施:
--對組織戰略方向的影響。
5.作為管理評審結果的證據而保留的文件化信息的示例包括:會議議程副本、參會人員名單、匯報材料或分發的資料,以及在報告或紀要或跟蹤系統中記錄的管理決議。
6.最高管理者可以決定哪些人員應當參與管理評審。典型的參與人員包括:環保人員、關鍵職能部]的管理者和最高管理者。鑒于整合的目的,其他管理體系的代表(例如:質量、職業健康安全、能源、業務連續性等)也可以參與管理評審。
ISO27001認證具體流程ISO37001反賄賂管理體系的缺點是什么IATF16949體系認證審核資料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的條件和實施流程三體系認證怎么辦理?iso45001認證重大風險的評價標準?關于注冊香港商標注冊審查程序問題的問答通過ISO9001認證的好處